首页 > 建言献策

县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03-14 10:04信息来源:歙县政协办 作者:歙县政协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民建歙县总支


1、大力宣传普及设施农业相关知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设施农业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发展设施农业有助于各地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单一种植,多唱“林草戏”、多念“山海经”、多打“科技牌”,让更多自然资源产出多样美味,助力食物供给更多元,居民餐桌更精彩。建议采取视频等方式加大对国内外科技型设施农业典型案例的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县上下对加快发展科技型设施农业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的感性认识,正确认知科技型设施农业,增强发展科技型设施农业的信心。

2、加强总体规划与分区布局。建议主动对接长三角以及上海大都市圈市场需求,利用好中央及省、市支持政策,高标准制定我县科技型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按不同农业生态类型区、各乡镇原有产业基础条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层级等,合理分区布局我县科技型设施农业类型、种养殖品种、种养殖模式和产业业态。对于基础条件好的歙东歙西地区,可进一步升级日光温室和棚室,以及畜禽水产养殖工厂装备水平,发展订单型设施农业;对于基础条件一般的歙南歙北多山地区,着重发展地域性专精特新特色农品,继续加大山地运输轨道、微耕机械等先进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从而逐步在全县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先进要素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的科技型设施农业新格局。

3、建立财政等多元化投入机制。设施农业是高投入的农业类型,建议设立县级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工厂化种植大棚、智能化养殖设备等先进技术装备应用,鼓励植物工厂、数字牧场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改造,以提高财政投入绩效。要鼓励银行金融业对设施农业给予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商业保险等参与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将设施蔬菜大棚,数字牧场,特色微耕机械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通过出台奖补政策鼓励各乡镇将废弃地、闲置地、复垦地、园地、果树地、一般农地转化为设施农业用地用于发展科技型设施农业。鼓励把科技型设施农业项目同乡村振兴项目进行有效衔接,纳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特色农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区等统一规划实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推动我县科技型设施农业发展实现战略升级。

4、注重设施装备与配套生产技术研究应用。建议县农业部门要重点推广节地型、节能型、高亩均产值型的种养殖工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指导配套装备选择,不断提高我县设施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和标准化水平。要鼓励引导我县设施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产业技术联盟,积极采用科研机构的智能化装备成果,加快种养殖环境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信息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装备在我县的融合应用,发力设施装备与配套生产技术研究应用,开展温室微型多功能耕作技术、工厂化阶段育苗成套技术、温室配套栽培机械化技术、自动化收获设备技术等卡脖子难题攻关。充分利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机遇,加快推动设施设计建造、环境调控、水肥精量控制、无土栽培等技术成果在我县落地转化,有重点、有选择地建设集研发创新、研学培训、采摘体验、文旅观光、亲子活动、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

5、引进科技型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建议积极引进科技型设施农业龙头企业进驻我县,对于能够提供融资租赁、种苗引进、基地建设、质量控制、销售渠道、品牌创建等方面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坚持“市场导向、协调配合”,推动上中下游设施农业主体更好衔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好科技赋能我县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