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献策

县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挖掘非遗资源 助力文旅发展

发布日期:2023-03-14 10:12信息来源:歙县政协办 作者:歙县政协办 阅读次数: 【字体:   收藏

挖掘非遗资源  助力文旅发展

 歙县工商联


(一)从非遗夜市的成功拓展到“非遗古城旅游”

非遗夜市是我县推动非遗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非遗夜市取得了很多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给徽州古城增添了亮丽的光彩。非遗夜市成功引流了许多的游客参观,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宣传和非遗产品的销售。所以,我建议以非遗夜市为基础,运用其成功的运营经验,拓展成“非遗古城旅游”,打造专线,把更多游客、消费者吸引进来,让我们的非遗实体和上下游产业链拥有更多的生机。建议文化部门牵头,联合我们奇石协会、摄影协会等民间组织,组织非遗传承人将各类作品、产品都展示出来。同时,召集黄梅戏、跳钟馗、叠罗汉等民间艺术家一起参与非遗文化演出,统筹规划后,设立非遗文化点介绍展示区。综合运用春节、元宵、晒秋、油菜花节、枇杷节、柿子节等重要节假日和大型文旅活动一起开展,拓展非遗文化的影响力,结合APP、微信小程序、抖音平台,创新设计非遗传承人的参展活动的渠道,以及群众预约参与活动的通道。非遗古城旅游线上线下均可增设一个栏目或展区,分类系统介绍我县循环经济园、经济开发区内的文化产业企业、县域内非遗传承人的实体、产品等信息,既提升企业知名度、又加强互动内销。

建议文旅部门和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设计一张歙县所有景点在内的路线图,开发的、未开法有特色的景点都标出来,在“非遗古城旅游”中展示出来,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引导游客扫描二维码下载电子版观看,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

(二)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景点深度融合

众所周知,“徽州天路”是挖掘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没有开发天路前,那里只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大山,鲜有人去那旅游,“徽州天路”的创新运营,吸引了更多的人去看山看水、体验不同的乡村生活,而且没有门票,其实游客都不想去那些门票和景观价值不匹配的景点。“徽州天路”可以和我们的非遗文化相融合。建议筛选一些行业中有一定水平、知名度或有一定潜力的传承人,以不同的方式在天路沿途去留下一笔,增加花样、增加项目、增加体验、增加名宿餐饮,沿途时间长了,游客多了商机就多了,即能作为旅游的噱头又能起到非遗的宣传作用,两者互相借力,形成共赢。其他旅游景点都可以进行借鉴,选择与相匹配的非遗项目结合,用创新创造激发非遗产业和旅游发展的活力。

(三)推动非遗文化和旅游景点在交通线上的同频共现

加强非遗文化和旅游景点在城市和乡村规划中的作用,做好县域内交通线路上所有景区、非遗项目点的呈现,制作系统全面的“旅游景点+非遗文化”路线指示图并抓好线上线下宣传。比如,在每个公交站点设立歙县景点总的指示图,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景点详情。这样及便利了本地群众也方便了外地游客,一目了然且方便前往目的地。建议增加旅游景点公共交通,在公交站点上加上乘换班车指示图或语音提示,可以借鉴一线城市公共交通的换乘办法,方便群众乘车换车。在我们歙县北站内外设立“旅游景点+非遗文化”总图,外地人到站乘车或出站都能清楚情况,加上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电子地图,方便旅游规划。同时,每个景点都设置“旅游景点+非遗文化”总图,方便游客下一个要去的地方,每一个景点里多加一些体验项目和多一些故事,玩的地方和东西多了,人留下的时间一长,带动经济的就多了。另外,民宿也可以结合非遗文化增加体验项目(要有特点、有个性、想起花样来做),也让一部分返乡人来抓商机,不管返乡人还是游客,人流量多了,经济上升机会也就多了。机会一多,花样一多,不管是游客还是我们本地人,相信总有一款适合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