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关注歙县民俗表演,助推未来乡村振兴
关注歙县民俗表演,助推未来乡村振兴
民革歙县总支
歙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众多。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歙县人民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弘扬歙县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歙县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挖掘特色民俗,做好非遗传承,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举全县之力,打造歙县民俗文化品牌。为使原本各自为政的村落民俗,变成歙县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形成“中国民俗看江南,江南民俗在徽州,徽州民俗在歙县”的系统性歙县新的旅游品牌。依托歙县农文旅集团的国资背景优势,整合全县的民俗特色亮点,编排相关节目。力争做到一年四季民俗不断,东西南北四乡皆可巡回展演,深挖歙县民俗的非遗价值,推动走向市场化。
二要多措并举,积极做好民俗传承。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评选,要从参与非遗活动、百姓口碑、媒体亮点等不同角度进行综合性考虑。大型的活动,如三阳打秋千、许村舞大刀、汪满田鱼灯、英坑村“雄狮少年”等,结合所在地教育资源,开展持续性的民俗传承活动。做好非遗传承人选,客观公正,优中选优。支持单位员工带子女参与到民俗活动当中,鼓励青少年参与活动,以身作则,做好传承。更好地利用职业学校,组织好非遗表演。风物长宜放眼量,歙县的民俗才有更好的未来。
三要精心打造,重视传播媒介推广。汪满田鱼灯的成功,重要原因就是新媒体的广泛传播,而歙县诸多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更需要被大众所熟知。利用歙县非遗馆,开展以歙县民俗为主题的多种活动,做好各种非遗的展示、宣传与传播。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着眼全国,吸引更多的外地新媒体达人对歙县民俗活动进行宣传推广,做好新媒体传播。力争打造三到五个汪满田嬉鱼灯式的歙县民俗,在城区校园、对外宣传企业等,做好传承与宣传。
四要敢于放手,扩大游客参与度。歙县的民俗普遍存在自娱自乐的倾向,要想以民俗带动乡村振兴,根本还在于民俗能不能让更多的游客参与进来。可根据民俗的不同特点,比如鱼灯、舞麒麟、叠罗汉等,以所在村组织本村的传统表演队,再邀请外地游客组织嘉宾表演队,统一排练表演。既能减少村里人力不足的问题,又能让游客有“沉浸式”体验。一旦游客能够成功参与到民俗表演当中,就不再是简单的观摩,而形成了真正的体验感。
五要加强基建,想方设法留住游客。乡村要扩大基础建设,路途通畅,饮食吃住卫生、便捷。引导村民以民俗表演为契机,留住来到乡村的游客。歙县的很多民俗都是白天制作、彩排,在夜晚表演。作为节庆的民俗,时间要拉长,从制作开始,就可采取直播方式,吸引游客关注,积极参与。慕名而来的网红和游客,就会选择在乡村住下来,仔细感受、参与其中。乡村有足够的接待能力,如此才能有玩、有住,才能真正提升村民收入。做到白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晚上民俗表演“记得住乡愁”。
六要保护品牌,促进民俗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对于民俗相关产业,首先要有对应的品牌意识,能够注册对应的民俗系列品牌。在此基础之上,拓展相关民俗村落本地农业、周边产业的共同发展。比如,汪满田村,不能仅仅只是嬉鱼灯,最多加上售卖几盏鱼灯。这么做完全浪费了汪满田鱼灯这个大IP,要从鱼灯出发,打造完善的鱼灯IP产业。保护好歙县民俗的品牌,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