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歙县教育提质增效
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歙县教育提质增效
民盟歙县委员会
集团化办学模式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2021年,我县正式启动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思路,推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掌握我县集团化办学现状,民盟歙县县委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系列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党的领导,赋权赋能集团党组织。目前体制下,一个教育集团所属几个中心学校均为独立的法人,人、财、物分置,必须借助党组织的力量形成党对教育集团的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够发挥集团最大的效益。建议选取条件成熟的集团开展试点,探索党总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人、财、物、安全等方面“三重一大”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之后逐步成立各集团党总支,强化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的作用,统筹集团资源,推进集团健康发展。
2.打造学校特色,提高集团核心影响力。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各集团特色,如街口、森村、杞梓里等教育集团,可发挥寄宿制学校优势,保证偏远地区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王村、桂林等教育集团发挥城郊集团化学校优势,充分保证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城镇化进程中的学生享受同等教育资源;新安中学、长青中学、新安小学等教育集团发挥城区教育资源集中优势,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歙县示范幼儿园、丰乐示范幼儿园、黄潭源行知幼儿园等三个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师资优势,引导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推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化发展。各集团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集团文化,使集团化办学呈现出强者更强、弱者提升的良好态势。
3.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品牌输出。2022年,我县乡村寄宿制集团化办学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对乡村寄宿制学校给予大力褒奖。要进一步深入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借助网络媒体、属地党委政府、学校师生的力量,深入宣传集团办学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使集团化办学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及时推广运用成功经验,多途径宣传集团化办学的意义、举措及成效,让家长认可集团化办学形成的“家门口好学校”,共同营造关心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4.推动要素保障,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集团化办学的新形势,加大改革力度。一是紧密一体型寄宿制集团各分校的中学编制教师带岗调入集团总校,同时设立3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这些教师沿袭原学校关于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的有关政策,过渡期后纳入集团总校统筹管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建立“编随人转、岗随人动”的动态管理机制,让交流教师变客为主,解决职级、考核、福利差异等方面的矛盾,保证老师不因交流受到实际损失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三是在每个乡镇保留一所中心学校的前提下,充分征询各方意见并进行科学论证,适时撤除部分小规模学校的建制。四是建立分层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强化考评激励,对各类教育集团分别建立科学评价办法,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5.结合群众需求,谋划集团优化发展。一是规划城区布局。将潭渡中学改建成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开展寄宿制试点,并改名为潭渡实验学校;筹建新安中学寄宿制教育集团,形成以城区学校(新安中学、长青中学、扬之学校)为主体,以桂林、潭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布局。二是逐步扩大乡村寄宿制集团的数量。综合群众意愿,结合教室、宿舍、食堂等条件设施,有序推进三阳、长陔两个教育集团向乡村寄宿制集团发展。三是加强集团动态管理。对学生较少的集团学校,适时就近并入周边集团学区,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