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发挥在地文化特色 推进文旅多元发展
发挥在地文化特色 推进文旅多元发展
民盟歙县委员会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符号,同时也是地方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层、丰富、持久的力量,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软实力。就如何深挖在地资源,从在地文化元素中解构、衍生出新的文化形象、文化产品和文化业态,重塑文化价值,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进程?民盟歙县县委成立专班,围绕我县在地文化的资源挖掘、品牌打造,文化的创意表达、价值转化、赋能发展等内容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1.持续深挖在地资源。古村古建、徽剧徽菜、非遗民俗、人文精神、乡贤民风,蕴含着优秀的文化因子,是独具特色的文化IP,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加大财政扶持,做好保护修缮、活化升级和转化运用。进一步加大我县名人文化、名人故居的挖掘和保护利用,鼓励支持名人研究会、研究院等社会组织大胆开展学术交流、研讨论坛等活动,研究阐释好在地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在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持续打响地域品牌。继续立足“一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城市定位,强化“创意、破圈、年轻、活力”理念,以市场逻辑、平台思维、资本力量,进一步推广“歙采缤纷”区域公用品牌,实现文化、文旅、文创的品牌化。加强与媒体、自媒体网红博主的合作,通过全链条立体传播,多维度持续发声,全方位特色展示,形成对外传播矩阵。要久久为功,持续办好问政贡笋节、上丰柿子节、卖花渔村梅花节、坡山音乐节、名徽厨美食节等“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文化节庆活动,全方位展示在地文旅特色,以更多优质服务供给、更多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景,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歙县,感受徽州的脉动和生机,让一时的“出圈”成为“长红”。要争取举办更多的全国性主题赛事、活动、会议等,不断拓展在地文化条形码的传播范围,让更多游客为了一道美食、一次节庆、一场赛事、一次体验,欣然前往这座城。
3.持续推进国字号名片价值转化运用。凭借一流的自然山水、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我县捧回了众多国字号荣誉,在砚、墨、鱼、茶、菊、果等特色产业上,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徽”字号、“歙”字号特色产业品牌,这些金字招牌不仅是我们对外宣传展示的响亮名片,更集聚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动能、力量源泉。我们不能仅仅止步拿到了奖牌,还要在推进国字号名片的价值转化运用上下足功夫,通过专业化打造,推动形成一批高能级、高品位、高颜值的街区、小镇、乡村、民宿、市集、展馆、名人园、传习基地等可视化、可参与的实体产业,使国字号荣誉奖牌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金子”招牌。
4.持续做好农文旅康融合文章。充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产业结合文章,努力让“软实力”作出“硬贡献”,让“文化兴”与“产业旺”同频共振。如昌溪乡组织专班,深挖整理吴茶文化,利用闲置古民居,建成“昌溪吴茶文化馆”,为游客了解和触摸徽州茶商以及昌溪吴氏茶商发展历程、吴茶文化增添了实物场景,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结合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议在这个静谧的场景里,适时植入一些全龄化、多场景、可参与的茶事文化体验活动,让来到这里的游客既能看到古村古建筑的独特风貌,又能品到地方特色名茶,听到“六杯吴茶”矛盾调解故事,还可以学到传统的茶艺茶道,最后还可以带走一份来自古徽州的好喝“歙茶”。